(一)對注漿效果的檢查,應根據設計提出的注漿要求進行,可采用以下方法
1.統(tǒng)計計算漿量,對注漿效果進行判斷。
2.靜力觸探測試加固前后土體強度指標的變化,以確定加固效果。
3.用低應變動力檢測法對樁身質量進行檢測(如反射波法和超聲波法)。
4. 用靜載荷法和高應變動力檢測法或其它可靠的低應變動力檢測法檢測灌注樁的單樁容許承載力。
5.鉆孔抽芯法檢查灌注樁缺陷部位處理效果,并按有關規(guī)范取樣進行巖芯玉抗壓強度試驗,確定處理部位混凝土抗壓強度。
6.鉆孔彈性波試驗測定加固樁周土體的動彈性模量和剪切模量。
7. 標準貫入試驗測定樁周加固土體的力學性能。
8. 電探法或放射性同位素測定漿液的注入范圍。
(二)注漿工程結束后,施工單位應整理編制出以下圖表及文字說明
1.注漿竣工圖——應包括注漿孔的實際位置、編號和深度。
2. 注漿成果統(tǒng)計表。
3.量測成果表及分析報告。
4.注漿竣工報告—應說明工程概況、完成情況、施工方法和過程、施工控制、效果分析及結論等。
(三)竣工后質量檢測標準
1.樁身混凝土的強度應作試塊無側限抗壓試驗,其強度應滿足樁身混凝土強度的設計要求。
2.以控制地基沉降為目的的加固工程,其質量檢測標準:加固后的強度測試標準應取試塊作無側限抗壓試驗,其強度不得低于設計強度的90%,被加固土的抗剪強度應為原來的2 倍左右。
3.在以抗?jié)B為目的的加固工程中,被加固后的土體滲透系數應降低1-2個數量級。
4.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其檢測標準應根據建筑物糾偏范圍、加固后的固結沉降量等具體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