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形地貌
主要是查明隧道通過地段的山體的自然情況,其中包括山坡的形態(tài)和坡度、河流兩岸階地對稱情況、山體埡口和鞍部的分水嶺的分布。分析上述自然情況與河流切割、地質構造、巖層分布的關系。
2.地層巖性
要查明隧道通過地段的地層時代、地層程序、地層巖性及巖性變化,查明地層接觸關系。要特別注意查明巖層的順序和厚度、巖性特征和物理力學性質以及巖石的風化程度。
調查中,要特別注意軟弱巖層的分布和厚度,如泥巖、煤層、鹽類地層、膨脹性地層和含大量黃鐵礦的地層等,因為它們是隧道圍巖中的不穩(wěn)定巖層。在巖溶發(fā)育地區(qū),還要特別注意可溶性巖層與不透水巖層接觸界面的分布,因為它們是巖溶發(fā)育的有力場所。
3.水文地質
隧道通過地段的水文地質工作包括下列內容:
(1)查明隧道通過地段的井、泉情況,分析水文地質條件,判明地下水的類型、水質、侵蝕性、補給來源等,預測洞身最大及正常分段涌水量,并取樣做水質分析;
(2)在巖溶發(fā)育區(qū),應分析突水、突泥的危險,充分估計隧道施工誘發(fā)地面塌陷和地表水漏失等破壞環(huán)境條件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工程措施意見;
(3)特長隧道與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中、長隧道應進行專門的水文地質勘查與評價工作。
4.區(qū)域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與隧道圍巖穩(wěn)定性和施工地質災害關系最密切,所以它是隧道工程地質勘察的核心工作。調查的重點是褶皺、斷層、節(jié)理、侵人體或巖脈等。
褶皺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褶皺的基本類型、形態(tài)類型、兩翼的地層時代和巖性、褶皺核部的位置、褶皺軸線走向、軸面產狀等。
斷層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斷層的存在和證據(jù),斷層的位置和產狀,斷層的破碎帶寬度和物質組成,斷層的力學性質等。
節(jié)理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節(jié)理的組數(shù)和發(fā)育程度,主要節(jié)理的產狀(特別是節(jié)理走向)和力學性質,風化裂隙的影響范圍和深度等。
5.不良地質
不良地質主要包括破碎帶、滑坡、泥石流、巖堆、巖溶、膨脹土等,地質調查中主要查明這些不良地質是否存在及其性質,存在的位置及其范圍,不良地質的規(guī)模及其對隧道施工和隧道本身的影響。
特別地,地溫對深埋長大隧道的施工有很大影響。因為,在地殼恒溫層(距地表10-35 m)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溫度將增加3℃,當溫度超過38℃時,在潮濕的隧道內施工將有很大困難,所以在高地溫地區(qū)要進行地溫測試。
tools.mwxu16.cn隧道檢測整理發(fā)布